健康养生需要起居有常,你知道有哪些内容是
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323028.html 起居,是指日常生活。所谓起居调摄,主要包括作息规律,劳逸适度和节制房事等内容。起居有常是保持健康长寿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起居无节,就会影响健康,引起早衰。起居有常首先要求作息有规律。本篇先讲一讲起居和劳逸,后期继续讲房劳精伤。 古代有的养生学家还对一天生活作过比较科学和原则的安排,称为“二六功课”。一时辰为两小时,白天晚上各六个时辰,简称“二六”。所谓二六功课,实际就是一张24小时的作息时间表。现代科学研究和长寿老人经验都表明,规律性生活容易形成良性条件反射,它对机体健康大有好处。 春暖花开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根据四季特点,春宜晚睡早起,缓缓散步,无拘无束,以应生发之气;夏宜晚睡早起,戒郁少怒,以应长养之气;秋宜早睡早起,安定志意,以应收敛之气;冬宜早睡晚起,静秘神志,避寒就温,以应潜藏之气。不仅四季节令,就是昼夜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古有:“一日之中,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其变化与四季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是一致的。因此,顺应四季和昼夜的更替规律来调摄起居,是防病保健的一条重要原则。“体欲常劳”,经常参加适当劳动,可以强壮体魄,健全精神。但过度劳作则耗气,正气耗散,病邪容易乘虚而入。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给疲劳和未疲劳的猴子同时等量的病菌,结果疲劳的猴子被感染得病,未疲劳的猴子却安然无恙。这表明疲劳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印证了关于“劳倦致病”的理论。 健康老人过劳固然影响健康,但过逸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长期养尊处优,安逸不劳,会使气血郁滞,生命力减弱。古书提出“不妄作劳,既反对“久行”,“久视”之只劳不逸,也反对“久坐”,“久卧”之只逸不劳。其中“久坐伤肉”,“久卧伤气”,直接指明了安逸可以致病。久坐之人因缺乏全身运动,消化功能减退,以致气短乏力,影响肌肉的发育。睡眠虽是会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但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过多的睡眠会使气血运行缓慢,令人肢体困软,志气昏坠。有人作过研究,每晚睡眠超过十小时的成人,其死亡率比每晚睡七八小时的人高80%,且多数是心脑血管病突发。这可能是因睡眠时间过长,血液得不到充分运行,导致血栓形成的缘故。 疲劳过度在看待劳逸问题上,古代名医华佗认为:“人体常欲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说过:“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这些见解都说明:有劳有逸,劳逸适度,才能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之中。 我国传统的养生经验表明,重视起居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胜于看病吃药。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指出:“善养生者,保守真元,外邪路气不得而干之。至于药饵,往往招来真气之药少,攻伐和气之药多”。苏东坡也说过:“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于已病之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服药不如慎起居”确实是养生的至理名言。 (本文来源本人著作.4.39页“善服药不如慎起居”改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yll/12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心低温也能导致烫伤,冬季如何防范低温
- 下一篇文章: 秋喝八汤,不劳医生帮,八汤指啥滋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