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药名背后一个故事这些好听的中药名,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医学宝库,不仅保护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寄托着人们的浪漫情思,很多中药的名字都特别动人好听,一味药名背后就是一个故事。中药中有很多这样有趣的小故事,今天开始小编给大家讲中药名的故事...... 中药_____使君子 使君子,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唯美,但是它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功效并没有那么唯美!相传北宋年间,有一位乐善好施的郎中名叫郭使君,在一次上山采药途中,遇到了一种果实,像山栀,剥皮尝了一下,味道甘淡,便带回家,为了好放置就炒干果实,在炒的过程中,小孙子闻到香气跑过来,郭郎中捏了几个给他吃,第二天小孙子排便时竟然排出了几条蛔虫,过了几天郭郎中又捏了几颗给小孙子吃,次日复排虫。此后,在诊治有虫积的患者时,郭郎中便会使用这个药,救了很多人。名声越传越远,人们就用郭郎中的名字,来命名这味药,名为使君子。 使君子shijunzi 史君子、留求子、五棱子、山羊屎、冬君子。 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偶有4~9棱,长2.5~4厘米,直径约2厘米。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具光泽。顶端狭尖,基部钝圆,有明显圆形的果梗痕。质坚硬,横切面多呈五角星形,棱角处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种子椭圆形或纺锤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断面有裂纹。气微香,味微甜。 性温,味甘。归脾经、胃经。 杀虫消积。属驱虫药。 用量9~12克,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克,多入丸散用或单用,作1~2次分服。用治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服药时忌饮浓茶。 有小毒,可引起呃逆和呕吐或致泻。药理实验表明,水浸剂或乙醇浸剂在体外对猪蛔虫有麻痹作用。水浸剂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种子含使君子酸钾、使君子氨酸、胡芦巴碱、1-脯氨酸、1-天冬素、有机酸、脂肪油、白桦脂酸、硬脂酸、油酸、甘露醇、没食子酸等。 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①治大人小儿腹内有虫:使君子(去壳)3克,槟榔3克,雄黄1.5克。上为末。大人每服3克,苦楝根煎汤下。下虫散) ②治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使君子仁9克,木鳖子仁15克,为末,水丸,龙眼大。每以一丸,用鸡子一个破顶,入药在内、饭上蒸熟,空心食之。(《简便单方》) ③治小儿虚肿,头面、阴囊俱浮:使君子(去壳)30克为末。每食后米汤服3克。(《简便方》) ④治头疮久不瘥:使君子烧令焦,上锡罗为末,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⑤治虫牙疼痛:使君子煎汤,频漱。(《濒湖集简方》)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 健康心视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cf/10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38种生长在湘西大山里的中草药,天天踩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