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三月的别名
编著:田家双 三月的别名 农历三月的别名 农历[nónglì]我国古代历法之一。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天或天。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天或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阴历。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旧历。三月[sānyuè]一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又是春季的第三个月。 病月[bìngyuè] 夏历三月的别称。病通丙。光明、明媚的样子。谓三月万物光明灿然,生机勃发。《尔雅·释天》:“三月为病。”郝懿行义疏:“病本作窉……然则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清程颂万《解连环》:“病月凄烟,画一个、帘前心字。”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病月廿二日为悬弧之诞。”按,悬弧,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 蚕月[cányuè] 指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高亨注:“蚕月,即夏历三月,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阳春告始,乃植其桑,蚕月既临,复事采养。”《新唐书·康承训传》:“方蚕月,宜息众力农,至秋士马强,决可以取胜。”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豳风》所纪,与今气候同者,夏正也,然十一月以后不书月,但云:‘一之日’、‘二之日’而已。三月则曰‘蚕月’。四月以后,始如常称。” 残春[cánchūn] 指夏历三月,春天将尽的时节。唐元稹《离思》:“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唐元稹《岳阳楼》:“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唐贾岛《寄胡遇》:“一自残春别,经炎复到凉。”唐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唐韩偓《残春旅舍》:“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宋晏殊《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宋李清照《庆清朝慢》:“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清姚燮《春江曲》:“飞花流水近残春,谁傍浓荫听杜宇。” 春老[chūnlǎo] 指夏历三月,谓晚春。唐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唐岑参《喜韩樽相过》:“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唐章孝标《送进士陈峣往睦州谒冯郎中》:“倚棹逢春老,登筵见月生。”宋欧阳修《仙意》:“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清吴锡麒《少年游》:“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春晚[chūnwǎn] 指农历三月,暮春。唐张彦胜《露赋》:“昔时春晚,拂杨柳于南津;今日秋深,落芙蓉于北渚。”宋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宋陆游《自芳华楼过瑶林庄》:“春晚江边草过腰,雨余楼下水平桥。” 殿春[diànchūn] 指夏历三月,春季的末尾。宋周必大《曾无疑以长韵送金橘时已暮春次韵》:“荼醾殿春枝满霜,卢橘熟夏今乃黄。”清徐灿《水龙吟》:“浓阴侵幔,飞红堆砌,殿春时候。”清熊琏《花心动》:“殿春芍药同时放,不羡它、雕栏回槛。”清冯舒《孙孝若方广居招看八面重台牡丹》:“乱来花事不关身,此日君家醉殿春。” 姑洗[gūxǐ] 指夏历三月。古乐十二律相对应农历十二个月份,姑洗为三月。十二个月与十二律的对应关系为黄钟(十一月)、大吕(十二月)、太簇(一月)、夹钟(二月)、姑洗(三月)、仲吕(四月)、蕤宾(五月)、林钟(六月)、夷则(七月)、南吕(八月)、无射(九月)、应钟(十月)。《后汉书·顺帝纪》:“冬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复黄钟,作乐器,随月律。”李贤注:“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夹钟,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蕤宾,六月律中林钟,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钟,十一月律中黄钟,十二月律中大吕。’”汉班固《白虎通·五行》:“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唐杜审言《南海乱石山作》:“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另,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明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又,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大吕。”孔颖达疏:“周铸无射,鲁铸林钟,皆以律名名钟。知此大吕、姑洗,皆钟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 季春[jìchūn] 指农历三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三国曹植《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唐严维《状江南·季春》:“江南季春天,莼叶细如弦。”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是月季春,万花烂熳。” 嘉月[jiāyuè] 指夏历三月。宋张先《天仙子·公择将行》:“看花岁岁比甘棠,嘉月暮,东门路,只恐带将春色去。”另,美好的月份,多指春月。汉王褒《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南朝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李周翰注:“嘉月,谓其春月也。” 建辰月[jiànchényuè] 指夏历三月。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三月指辰,为建辰之月。《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新唐书·肃宗纪》:“建辰月壬午,大赦。” 杪春[miǎochūn] 指夏历三月,暮春。杪,末尾,末梢。唐李端《送友人游江东》:“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明戚继光《蓟门述》:“杪春复行边,严风尚萧爽。”清曾习经《天宁寺看牡丹》:“流芳迅不停,杪春乃纡余。”清钱仪吉《雨后过龙树院示粟公》:“杪春邀我忽徂暑,人事牵率非独懒。”清张冈《登尧峰作》:“杪春群物秀,及兹事清适。” 末春[mòchūn] 指夏历三月,春末。汉崔骃《大将军临洛观赋》:“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南朝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末春、晚春。”唐花蕊夫人徐氏《宫词》:“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 暮春[mùchūn] 指农历三月,春末。《逸周书·文傅》:“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晋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唐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孙昌胤《清明》:“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轻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闲庭待燕还。” 三春[sānchūn] 指夏历三月,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唐岑参《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清姚鼐《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另,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又,三个春天,即三年。晋陆机《答贾谧》:“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桃浪[táolàng] 指夏历三月。桃花浪的省称。三月时冰泮雨积,江河潮水暴涨,又值桃花盛开,故谓之桃花浪。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龙门下,跃过龙门的化为龙,否则点额暴腮。宋辛弃疾《鹧鸪天》:“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清李渔《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另,犹桃花汛。唐杜甫《春水》:“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宋张元干《满江红》:“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桃月[táoyuè] 指夏历三月,其时桃花怒放,故称三月为桃月。宋项安世《喜晴》:“雨似梅天声陆续,浪乘桃月势峥嵘。”明林光《送高判府之临江》:“桃月无缘偿阁皂,送君飞梦又临江。”清弘历《万寿日题》:“有忆那忘桃月节,无言闲倚桂风寒。” 晚春[wǎnchūn] 指夏历三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郑玄笺:“周之季春,于夏为孟春。诸侯朝周之春,故晚春遣之。”唐杜荀鹤《登城有作》:“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禊月[xìyuè] 指夏历三月。宋杨万里《郡圃上已》:“旋收雨夕放晴晨,禊月风光正可人。”按,上已节,为三月三。 小清明[xiǎoqīngmíng] 指夏历三月。旧时福建将乐、归化一带以农历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清周亮工《大清明曲》:“常岁清明兼大小,迩年亦有小清明。”清周亮工《闽小纪·大清明》:“闽将乐、归化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展墓者或小废,无敢大废者。” 樱笋时[yīngsǔnshí] 指夏历三月,樱桃与春笋上市之时。唐郑谷《自贻》:“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五代齐己《寄倪署郎中》:“帝乡久别江乡住,椿笋何如樱笋时。”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韩致光《湖南食含桃》诗云:‘苦笋恐难同象匕,酪浆无复莹蠙蛛。自注云:‘秦中谓三月为樱笋时。’”金李恭《送春》:“满庭芳草坐成恨,贫过长安樱笋时。” 莺时[yīngshí] 指夏历三月。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唐刘希夷《孤松篇》:“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宋周邦彦《无闷》:“暗想莺时似梦,梦里又却是,似莺时节,要无闷,除是拥炉对酒,共谭风月。”宋周邦彦《青房并蒂莲》:“愁窥汴堤细柳,曾舞送莺时,锦缆龙舟。”清吴绮《月下笛》:“谢氏诸昆,梁园胜侣,莺时俱集。” 莺月[yīngyuè] 指夏历三月,暮春。因暮春三月,莺啼恰恰而得名。 余春[yúchūn] 指夏历三月,暮春,残春。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赋》:“待余春于北阁,藉高宴于南陂。”唐李白《惜馀春赋》:“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tianjia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多个词牌子,多首词。新浪博客网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yll/6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资生堂红腰子精华ml怎么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