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王上海莱士跌落神坛后,该如何回血
哪里治白癜风病 https://m.39.net/pf/bdfyy/ 上海莱士在生物领域,算是一家比较火的公司。 血液制品的特殊性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折腾的动静太大了。 我们经常把在行业内有优异表现的公司戏谑的称为“某茅”,很显然上海莱士仅仅一顶“血茅”的帽子,还真无法承载当年的辉煌。 所以人送外号——血王。 这并不夸张,年上海莱士市值才区区80亿,年市值就过千亿。 不到三年时间,翻了15倍,试问:谁与争锋? 如今四百多亿的市值,看起来似乎有点惨,其实这只能怪当年太疯狂。 一、公司上海莱士其实是一家比较特殊的公司,已经没有实控人。 如今“徐俊”执掌公司,不过徐俊一直都是在公司做科研,之前公开露面的次数也不多,我看到过他的一次采访。 那还是在年的时候,徐俊是副总经理,接受采访的专题是“上海莱士30年零失误背后的秘密”。 主要讲的是血浆采集以及产品研发方面的事情,很显然徐俊并不是一位擅长资本运作的人,但是今年4月份,徐俊被选为第五任董事长,不得不说有一丝怪异。 上海莱士之前那么火,跟他的资本运作关系很大,而且也很复杂,下面讲几个有意思的事情。 1、新生 上海莱士虽然是一家民企,而且正好在血液制品这个特殊行业,公司的发展却显得有点“不合群”。 我们正常理解的这类高科技民企,都是创始人艰苦创业,经历诸多磨难,最后研发出厉害的产品。 上海莱士不一样,年,上海血液中心与美国莱士共同成立了“莱士有限”,各持股50%。 年“科瑞天诚”这家公司从上海血液中心接手了50%股权。 这一年正好是我国整顿血液制品市场的时候,因为河南地区当时由于采集血浆不规范,导致病毒传播。 科瑞天诚是“郑跃文”旗下的投资公司。 在年之前,“莱士有限”表现都平平无奇,虽然年上市,但是市值仅仅50亿左右,波动也很小,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存在。 2、收购邦和药业 从年开始,上海莱士就像变了个人,很有“闪亮登场”的感觉,知名度就是这个时候打开的。 一滴血,红遍股市。 其实在收购邦和药业之前,还有一波操作,那就是准备收购“泰邦生物”,不过没能成功。 失败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收购“邦和药业”,这个收购过程,是很精彩的。 大概过程是“科瑞天诚”买下31.17%的股权,价格5.61亿,然后另一家投资公司“新疆华建恒业”,买下31.83%的股权,价格5.73亿。 然后,科瑞天诚、新疆华建恒业和邦和药业原大股东”傅建平“这三方,以每股19.22元的价格,受让了上海莱士发行的九千多万股,买下他们名下的邦和药业股份。 也就是成功把邦和药业注入上市公司。 这里面是不是有个疑问,既然是上海莱士要收购邦和药业,为什么还冒出个第三方“新疆华建恒业”? 首先上海莱士当时账上没这么多现金,从收购价格来看,邦和药业估值18个亿,而年公司账上只有三个多亿的货币资金,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也才3.3亿。 这个时候上海莱士先要全资收购,要么举债,要么增发。 贷款不现实,公司总资产才15.8亿,而且资产负债率已经有30%。 而增发的话,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邦和药业小股东短时间不能退出,第二个是大股东股权会被稀释。 这个时候“新疆华建恒业”作为中间方的身份出场,直接买下邦和药业小股东手里股权,让他们全部退出,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然后“科瑞天诚”作为上海莱士的大股东,在邦和药业注入上市公司之前,就已经买下31.17%的股权。 那这个时候上海莱士再从他们三方手里接手邦和药业,“科瑞天诚”在上海莱士的持股,不但没有被稀释,反而增加了。 这就叫“过桥收购”。 你看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充分满足,但是这里面就埋下来一个隐患。 要知道“科瑞天诚”只是一家投资公司,本身没有实体经营,也就是没有收入,或者说账上钱很少,肯定拿不出5.61亿这么大笔资金。 答案可能都知道,“科瑞天诚”不断的质押上海莱士股权,获得融资。 但是随着重复这样的过桥收购方式,“科瑞天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失去上海莱士的控制权。 当然这是后话,过程还长着。 3、收购同路生物 在收购邦和药业短短半年后,新动作就来了。 同路生物相对来说,要优质很多,邦和药业那个时候才2个血浆采集站,同路生物旗下可是有14. 而且在年,上海莱士的营收都不到5个亿。 而同路生物那一年的营收就已经超过4个亿,跟上海莱士的体量相差并不大。 其实同路生物是准备自己上市的,包括邦和药业也是,但是运气不好,那段时间等待上市的公司非常多,排队都排了好长。 都是看上市遥遥无期,才会想着卖给上海莱士变相上市。 由于情况类似,所以本次收购,几乎复制了邦和药业的收购方案。 不过这次没有第三方,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共同出资41.99亿,两者平分,买下同路生物79.2%的股权,两者各持股39.61%,都是大股东。 还有20.8%的股权在原大股东们的手里,相当于也是形成了三方。 接下来就简单了,上海莱士再一次增发约1.4亿股,每股价格为33.13元,买下上面那三方手里的89.77%同路生物股权。 很显然科瑞天诚肯定拿不出近21亿的现金,依然是质押上海莱士股权融资来的,质押比例已经接近77%。 后面还有几起收购就不细说了,都是用的“过桥收购”这个套路,不过也不得不承认“科瑞天诚”的胆子是真的大。 连续的收购让他的股权质押比例曾高达%。 常规的做法是质押换取现金,然后并购,然后交给上市公司换得定增股权,然后解禁期到了就减持,换回现金后降低质押比例。 可是科瑞天诚不一样,在之前几乎没有减持,他确实很看好上海莱士这个“平台”。 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读者发现,我前面说“科瑞天诚”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名字叫“郑跃文”,按照我平时的习惯,肯定会说人名,不会用公司名称。 但是本文不一样,因为“郑跃文”的科瑞天诚也不是终极老大,别后还有人,叫“吴旭”。 这位在20年前,可是资本市场的名人啊,当年操盘了好多只“个股”。 大家也应该懂我这里说的“操盘”的意思,唉,往事就不多说了。 我也是年之后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yll/11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张译无价之宝首波口碑出炉了现场观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