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自建设两岸共同家园以来,在基层治理中积累了不少的台湾经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通过台湾经验的落地开花,平潭越来越多的社区和乡镇实现了乡村振兴和两岸的深度融合。

平潭潭城镇东门社区的这个小公园里,种有南洋杉,木槿,鸡蛋花等十多种树木,绿树间还种植着红叶朱蕉,红绿相间,生气盎然。两年前,这里只是一片废墟。

薛玉凤东门社区党委书记:

我们引进台湾的社区治理,废墟变公园,原来养鸡、养鸭,垃圾成山,通过社区意识,把他们的意识转化为统一的思想,现在成为一处党建公园。

薛来贵东门社区居民:

原来很脏,垃圾堆了很多,大家不能活动。有公园了,大家早上大概4点多5点多,就起床去那边锻炼。

作为平潭两岸融合的示范点之一,早在年4月份,东门社区就聘请了台湾村里长,参与社区的基层治理;废墟变公园只是他们在借鉴台湾基层治理经验的一个缩影。这几年,东门社区一直在不断探索两岸融合的新模式,2年来,社区改造道路多达16条,其中还有以台湾经验改造的生态示范路。

薛来贵东门社区居民:

原来路很不好走,现在小区进来,各条路都做好了,做了很多路,现在我们走路也方便。

薛玉凤东门社区党委书记:

(我们)引进(台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阶段性进行的道路检测、维修,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两岸技术上融合,做了一条JW生态铺面,即海绵城市的道路。我们组建了6支志愿者队伍,为我们东门社区居家安全,还有服务中心保洁,借鉴了很多台湾社区志愿者服务。为了居家安全,引进台湾的感烟探测报警器,在我们社区住在一楼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都安装上了感烟探测报警器,保障老人身心健康。

而作为两岸社区融合“先行村”,平潭岚城乡上楼村已经逐步发展成岚台基层融合的一面旗帜。在这里不仅有五彩斑斓的文化长廊,也有石厝改造的“楼台会”,成功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和理念正在给上楼村带来越来越多的新变化。

在楼台会里,台湾规划师陈信豪和他的队员正在规划改造另一栋石厝,“楼台会”石厝常态化运营后,越来越多像“楼台会”这样需要“新生命”的石头厝也在慢慢被改造,这正是上楼村岚台基层融合不断深入的真实写照。

曾若南上楼村党支部委员村级文员:

曾宁旖带领台湾青年设计师引进台湾社区营造理念,两岸青年联合绘制村内墙面;模拟台湾街道打造了“上楼村文化长廊”;将村内荒废田地改造成“微观公园”;并深度注入台湾元素,对平潭传统石头厝,进行全方位装修改造成集民宿、展厅、商品买卖等一体的多功能厅,命名为“楼台会”,现由台湾青年探索经营模式,推进两岸旅游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

从不起眼的传统小村落,到远近闻名的两岸融合示范村,让上楼村村民交口称赞的不只石头厝的变化。年,上楼村作为两岸社区融合试点村,率先引进台湾经验,开始了两岸社区的共建、共享、共融的交流合作。两年多以来,上楼村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人文环境也独具魅力。而最值得称赞的是,上楼村组建了一支拥有多名志愿者的队伍,参与村庄的卫生打扫、治安巡逻、娱乐组织等工作,让村庄有了变美变富的内生动力。

曾若南:

目前已有名成员,志愿服务已常态化进行,特别是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拗九、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举办的长者聚餐、文艺表演、带老人做游戏等活动深受好评。

看得到的是美丽乡村,看不到的是文明乡风。在台湾社区经验的交流融合下,上楼村已经逐步迈向更加美丽、和谐的两岸融合社区。

曾若南:

现在上楼村的台味浓郁,吸引了两岸多批游客来访参观,村内更有台湾青年设计团队定期驻点,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的。

来源:平潭广播电视台

文字:融媒体记者林舒玲

视频:融媒体记者赵曦

平潭广播电视台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值班编辑:林丽丹

值班主任:林泽强

值班编委:卢晓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gx/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