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蕉开花,夜夜春梦由得它
朱蕉Cordylinefruticosa百合科朱蕉属灌木状植物我家的马路对面,有个自生自灭、几乎无人照管的小山顶公园。前两天,我特意上去逛了逛。往年,每到深秋初冬,山上就开满了蓼花,蛮有风情的。但这次我一无所获。山顶小径两旁的野草几乎被铲干净了,蓼花自然也就看不到了,只有人工栽种的木芙蓉开得正烂漫,灌木丛中,零星地伸出来几堆野菊。我本来有点失望,但在回来的路上,在隔壁小区的中庭里,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种正在开花的植物!哈哈,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么!其实往年我也见过它开花,但我一向以为它是棕榈科的某某,而对这一热带大科,我一向辨认无能,直接放弃了。但今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妨看看。远看时,它多个纤细的小花序组成了一个圆锥花序,从枝顶开出来,挺秀气的。凑近了仔细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朵小花是6裂的,雄蕊也是6枚。很明显,它是顶生的圆锥花序拍着拍着,我忽然觉得不对劲:这花的模样,同为6枚的花被裂片与雄蕊,感觉相当熟悉啊!跟前不久才认识过的吉祥草几乎如出一辙嘛!难道,它竟然不是棕榈科,而是百合科的?再仔细看了下,它的小花比吉祥草略长一点,花冠裂片略短于花冠筒,盛开时同样反折。但不同的是,开过之后,反折的花冠裂片又慢慢向上合拢了。小花序为穗状花序花型酷似吉祥草吉祥草的花,像吧?这一来,我顿时就对这货充满探究的兴致了,像想要侦破疑案的福尔摩斯一样跃跃欲试。上传了两张图片到识花APP,答案再次跌破我的眼镜:朱蕉!太出乎意料了。朱蕉我倒是认识的,但在重庆,我一次也没见过它开花。没想到,它们以这样花叶错位的方式让我完成了认识。之前我认识的朱蕉长这样震惊过后,我再跑下楼去看红叶子的朱蕉,发现它们的植株形态与叶片倒真是一模一样的,除了颜色不同。红叶与绿叶的朱蕉,都是灌木,都能长到一人高左右。茎干细弱,光秃秃的,叶片全部集生在茎的顶端。叶子有长长的叶柄,向内拗成深沟,基部扩大抱茎,鞘叠在一起就像扇子。在叶丛下面,都有很多圈环状的叶痕。茎木质,稍有分枝叶丛下面的枝干上有环状叶痕叶常聚生于枝上部或顶端真像,除了颜色不同通常来说,一种植物的原生种多半是绿叶的,彩叶款则多半是人工栽培出来。但朱蕉恰好相反:在它的原生地太平洋群岛,它的叶片就是红的,绿叶款才是园艺种。原生种就是红叶的不管怎么说,朱蕉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属于热带的植物。热带植物大多因为其观赏性或异域风情而被引种到西南地区,最后大多成为一种形象单薄的、纯功能性的存在。虽然也是朝夕相见,感觉上却像两条平行线,很少跟我们发生感情上的勾连。但是,同一种植物,在原生地就完全不同了。据维基介绍,对太平洋群岛、新西兰等信仰万物有灵论地区的居民来说,朱蕉这种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寓意,同时还兼具食药两用与观赏功能:朱蕉带有甜味的根茎可以食用或药用,叶子可以当棕叶用,另外还可以做草裙!在迪斯尼的动画电影《海洋奇缘》(Moana)里,村子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植物,除了椰子就是朱蕉了。电影里,半神毛伊的草裙上就装饰着朱蕉的红色彩叶朱蕉的属名Cordyline来自希腊语中的kordyle一词,意思是棍棒或肿瘤,指某些种具大而肉质的根;其种加词fruticosa意为“灌木状的”。它还有众多的英语俗名,比如palmlily(棕榈百合),goodlucktree(好运树),Hawaiianti等。看来,我最初觉得它是棕榈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嘛。如今,作为观赏植物,朱蕉已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培育出了色彩斑斓的无数品种。下面这种是去年底在缅甸拍到的,可能是梦幻朱蕉(Cordylinefruticosa‘Dreamy’)。梦幻朱蕉,园艺种清代吴震方所著的《岭南杂记》中记录的“铁树”就是朱蕉:“铁树,高数尺,叶紫如老少年,开花如桂而不香。”只是要注意,我们通常说的铁树并不是朱蕉,而是苏铁。广东的天气想来是适合朱蕉的,但在重庆,它很少会开花,因为气候条件跟其老家相差太远了。而在阴冷又潮湿的重庆初冬,绿叶朱蕉居然大量绽放,相当意外,相当惊喜,感觉就像一场不合时宜的春梦。文章与植物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为作者原创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植物上瘾者发现每种植物的独特之美周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gx/5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风光独好,来走一回ldquo祈福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