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敢再喝土三七吗
近日,血管外科张曙光医院的电话,说是有一位患者想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该患者腹部CT及下腔静脉造影均已排除布加氏综合征,但转氨酶却急剧升高,肝脏肿大明显。张主任在了解了病史后,分析认为:布加氏综合征多发于中青年男性,该患者已是77岁高龄;再者,下腔静脉造影已经排除布加氏综合征,肝功能的异常变化不能用外科常见病来解释;极有可能是药物性肝损害。经详细询问,患者自述根据当地习俗服用了“土三七”。 该患者遂于7月20日转来我院血管外科。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萎靡,腹部稍膨隆,无腹壁浅静脉曲张,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可。双下肢等长,双下肢可见明显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化验示: 血细胞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中性粒细胞计数6.46↑10^9/L;血浆氨测定:血浆氨85.0↑umol/L;凝血常规():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9.20↑秒,血浆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1.6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0.3↑↑秒,血浆D二聚体测定1.32↑mg/L;肝功^肾功^电解质^葡萄糖测定(酶法)^血脂^胰淀粉酶测定():谷丙转氨酶.60↑U/L,谷草转氨酶.50↑U/L,总胆红素31.90↑umol/L,直接胆红素21.60↑umol/L,总蛋白47.00↓g/L,白蛋白5.90↓g/L,前白蛋白26.30↓mg/L。 CT示: 超声示: 诊断为肝窦阻塞综合症 目前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护胃、保肝、补液、利尿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备TIPS治疗等方式,严重者必要时需进行肝移植手术。 预后较差,患者出现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半数以上病人可以康复,20%的病人死于肝功能衰竭,少数病人发展为肝硬化门脉高压。 根据病人病情和患者意愿,我们给予了:治疗主要保肝、利尿、抗凝、对症治疗,预防肝性脑病,但是效果不明显...... 这个病例令人痛心。 那么,恐怖的”土三七”究竟是什么呢? 土三七属多年生菊科植物,又名菊三七、景天三七、吐血草及养心草等,在民间流传的别名有:菊三七、菊叶三七、狗头三七、白背三七、红背三七、血三七、藤三七、川七、藤子三七、小年药、洋落葵、景天三七、费菜、六月还阳等等。在我国一些山区、农村广为栽培,其主要成分为野百合生物碱,土三七虽然也有散瘀止痛、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但是经研究证实:土三七中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该生物碱由肝内脱氢作用而成,其衍生物与亲核组织结构起反应,后者具有化学活性并起烷化剂作用,可损伤肝细胞、肝窦和肝小静脉内皮细胞,使纤维蛋白的凝集物在管壁上皮下沉积,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血流障碍,导致窦后高压,进而导致肝脏的血液“只进不出”引起门静脉压力增加,形成腹水、黄疸等症状,这种肝功能损害一旦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吡咯烷生物碱的肝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摄入时间及剂量和人体对该物质的敏感性有关。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无论是中药还是营养品,都不可乱服。现在老百姓都认为“中药是天然的,是无毒的!”其实,许多中草药的相关书籍始终在强调:中药作为一种药物,也是有毒性的。据统计:20%~30%的药物性肝损害是由中药引起的! 再次提醒大家:为了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药性不明的中草药千万不要拿来服用! 点击上图,有惊喜...... 刘轶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谢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gx/10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日清明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