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时光书香珊中

师生共读第二期

珊瑚中学级学生的阅读书目来自统编教材编者推荐、语文教师随文推荐以及本年级学生自主涉猎。

鲁迅先生是历版语文教材里的“明星”作家,统编教材里入选的篇目就有7篇1部。鲁迅先生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唤起了时代的觉醒。

在建党百年之际,级的孩子们也迈入九年级的门槛。我们重读先生令人振聋发聩的篇章,“继续以青春之我,发展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RECOMMENDATION

推荐书籍

《呐喊》

一声来自铁屋中的呐喊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领读师王熙●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珊瑚中学语文组的王熙老师。有这样一个人,照片中的他留着一字胡,头发根根竖起,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的样子。生活中的他却笑声明朗,若是听了可笑的话,常常笑得咳嗽起来,连烟卷都拿不住。他因文笔艰涩难懂,成为令中学生闻之色变的“阅读杀手”,却早在百年前就凭一部《狂人日记》吹响了新文学革命的号角。他将不能忘却的、如毒蛇般缠住灵魂的寂寞诉诸于文字,这便是鲁迅和他的《呐喊》。作为一部小说集,《呐喊》何以在百年之后仍闪耀于中国文坛,散发出璀璨的精神光彩?本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文学经典。

年到年,《呐喊》从起笔到成书,此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新旧道德在此对峙,新旧文化于此交锋。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鲁迅也急切地为新文化摇旗呐喊,用白话小说的形式真实再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于是,在书中,我们会遇见深受科举制度毒害,好吃懒做、清高迂腐的穷酸秀才孔乙己和科举落第十六回,迷了心智寻宝未果,坠湖而死的陈士成;为医治儿子的痨病,心安理得地寻来蘸了烈士鲜血的馒头的华老栓;一心盼着宝儿病愈,在暗夜里苦苦守候着天明,却永远迎不来美好明天的单四嫂子;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生命光彩的木偶人闰土和生长出尖刻自利的“聪明人”杨二嫂;连姓氏都不配拥有,连籍贯都无人知晓,最后稀里糊涂被砍头的“精神胜利者”阿Q……

我们还会遇见万千普通的底层民众。他们冷漠凉薄,认为枪毙并无杀头好看;他们守旧虚伪,表面上是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呜呜的新式文人,骨子里却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静观待变的“看客”;然而他们也纯朴无私,因自家的豆子大得多就带头偷自家的豆子;他们也正直良善,冒着大风和被讹诈的风险,放弃生意,将横截到车前的老妇搀到巡警分所……

短短十四个故事,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封建桎梏、饥荒苛税、军阀混战、列强侵袭环境下的众生相,既有人性的扭曲病态,亦有温情的正直坚守。冷峻犀利的批判,漫不经心的调侃,轻松幽默的嘲讽,荒诞离奇的想象……准确地戳中时代的痛点。这,无疑是救治衰微贫瘠的一剂药方,是劈开腐朽旧制的一道闪电,是剜出民族腐肉的一柄利刃,是敲醒浑噩世人的一声惊雷!那一声声呐喊振聋发聩,砸破囚禁思想的铁屋,惊醒沉睡的梦中人,敲响旧时代的丧钟,照进新生活的曙光。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那又是一个觉醒的年代。它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切肤之痛,也指引了满载希望的开拓之路。

百年往矣,先生长眠,凤凰涅槃,国之无殇。愚弱凋敝湮灭长河,任人宰割烟消云散。多想告诉鲁迅先生和那些不惮于前驱,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你也许会问:鲁迅会过时吗?《呐喊》会被声势浩大的速食文学替代吗?当然不会!先辈用笔墨唤醒黎民之魂,用血泪驱逐浓黑悲凉。他们点燃的那簇火花已化为熊熊烈焰,不断警醒着当代青年,鼓舞我们背黑暗而向光明,永葆热情、善良和纯正,勇立潮头,继续以青春之我,发展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鲁迅是寂寞的,但他不孤单。此后,懂他的人,又会多你一个。《呐喊》,定会不负你的遇见!

●领读员冷荞西●

有这样一本书,它用最平淡的语言刻画人的灵魂,用最犀利的文字批判黑暗的封建社会,用最猛烈的呐喊想要唤醒沉睡的国人!它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先生以笔为“武器”,通过描写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的中国社会现状,深刻剖析和批判了封建旧思想、旧习俗、旧制度。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却映射出人间万象。

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社会读书人的典型代表。可怜、可悲、可叹、又可恨。他除了只会“之乎者也”外,一无所能,而他的迂腐和自命清高也常成为众人的笑柄。他因穷而偷,被打断双腿,最后他只能在痛苦中死去。旧社会制度冷酷而无情地践踏、摧毁了他的人生。

夏瑜,被杀害的革命者。他的鲜血却被愚昧的民众制成“人血馒头”当作治病的“灵药”。麻木和愚昧的封建思想深陷民众的骨髓。这是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和民众的悲哀!

闰土,鲁迅先生年少时的玩伴。鲁迅先生长大后回乡,再次见到曾经与他形影不离的闰土,可充满畸形人性的环境却生生将曾经天真活泼的闰土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们之间因封建的社会制度产生重重隔阂。封建的旧传统不仅禁锢了闰土的身躯,更摧残了一个乐观积极的灵魂。

夸张的开头、经过,和悲惨的结局,先生在讽刺中无情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对人民的压迫,对人性的摧残,乃至毁灭。他运用白描的手法,即使仅通过孔乙己的长衫,也能看见那个已被封建科举制度逼上绝路的灵魂。

《呐喊》——呐喊!先生渴望唤醒中国民众沉寂、麻木的灵魂,渴望激励“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渴望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绝望、痛苦、希望,这一切都交织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鲁迅先生发出这振聋发聩的呐喊——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即使他的国家已满是疮痍,他仍用他最独特的方式在爱着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的一生即使身处黑暗,也从未停止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今天,我们读《呐喊》,更觉当下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先生情愿做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烧。我们更应继先生之愿,珍惜当下,不负韶华,努力成为国之栋梁!

多彩珊瑚精彩人生

读起来,

万千世界会为你奔赴而来;

读下去,

大海星辰会为你奔涌吞吐。

我们下期见!

供稿|珊瑚中学

图片|珊瑚中学

初审|谢浪平

终审|车飞

联系邮箱

欢迎您为学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步行街校区七年级校长信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gx/1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