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症危害大中医手把手教你几个好方法
专家简介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高血压是现代流行病的一种,这几年发病率成倍增长,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甚至中学校园中的胖小孩都有高血压。持续而长时间的血压升高会对人体的一些脏器和血管产生损害,医学上称为“靶器官损害“,就像步枪射击时子弹使靶子遭受破坏一样。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那么,高血压可能对哪些器官带来损害呢? 脑部 高血压可造成血管壁弹性纤维散裂和断裂,导致动脉增厚和僵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高血压使血管失去韧性,发生缺血或变形,形成微动脉瘤,有时候一生气着急,动脉瘤就会发生破裂,发生脑出血。 临床上的常见预兆是头晕、肢体麻木、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流利;肢体无力或活动不利;不明原因的头痛;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血管 血管的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如累及颈动脉。我有一位患者朱某,60来岁,他明显感觉左胳膊没有右胳膊有力,几乎拿不住东西,测血压发现右胳膊收缩压一百六七十,左胳膊一开始都没有测到血压,再次测量发现血压很低,收缩压才一百零几,还若有若无。 而且摸到他的手和脚发凉,初步可以断定他的血管出现了大面积损伤,检查结果显示他颈动脉有问题,一侧血管大面积闭塞。这是典型的高血压累及动脉出现动脉硬化、闭塞,出现功能障碍。 心脏 左心室肥厚。长期血压增高造成的典型心脏病变就是心脏肥厚,扩大到一定程度就称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或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左心室壁厚度增加,伴或不伴左心腔扩大。 冠心病。血压高还会带来营养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的病变,冠状动脉一旦发生硬化,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脏病,与冠状动脉病变一起产生冠心病。 视网膜 血压高导致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紧张出现硬化,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视网膜病变的症状: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视野有中心暗点。 肾脏 最常见的是肾动脉硬化,检查小便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增加,因为人体对尿蛋白比较敏感,在明显尿蛋白增加的基础上可以再测一下微量蛋白,这也是衡量高血压对肾脏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 我有一个60多岁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办,大夫说我患了尿毒症。我拿过他化验单来一看,尿蛋白3个+,考虑到他有高血压,我给他开了点中药和西药降血压,吃了一段时间,果然好了。我跟他解释,这就像布袋子里有面有水,挤压袋子的劲儿大了,面糊就会出来的多点,挤的劲儿小了,就流不出这么多面糊了。 高血压既是一种流行疾病,也是一种可以有效控制的疾病,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更可以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而控制血压除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和药物控制外,中医药防治也发挥其整体优势,综合辩证,多靶点、多环节调理,对防治靶器官损害有独到之处。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先天察赋与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从传统的“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为主转变为重视“化湿祛痰”“活血化瘀通络”等。根据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内治法 1.肝火上炎 主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 次证: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清火 代表方:凉肝清心降压胶囊;调肝降压颗粒 2.阴虚阳亢 主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 次证: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质红少苔。 治法:滋阴潜阳 代表方:藤菔降压方加玄参等 3.阴阳两虚证 主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 次证: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滋阴扶阳、调补肾气 代表方:周氏八味降压方 4.痰湿壅盛证 主证: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 次证: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5.痰瘀互结证 主证:眩晕时作,伴头痛如刺。 次证:健忘、失眠,心悸、胸闷,精神不振,面唇暗淡。舌体胖大,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理气化瘀,活血降压 代表方:化痰活血降压方 外治法 1.中药足浴 夏枯草30克、钩藤20克、菊花20克。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50度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30分钟,10~15天为1个疗程。 2.穴位敷贴 吴茱萸、川芍颗粒剂各3克混匀,白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贴敷双脚涌泉穴,次日去除,2周为1个疗程。功效:平肝降逆,用于眩晕肝阳偏亢伴有头晕者。 决明子10克焙干研末,以绿茶水调成糊状,贴敷两侧太阳穴,干后更换。功效:清肝降火,用于肝阳上亢证头痛明显者。 3.耳穴压豆 通过按压门神、枕穴、交感、肝、心、降压沟等穴位,可以达到安神、镇静、止晕以及缓解头痛等功效。每次取3~4穴,以7x7毫米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紧选穴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胀痛及耳廓发热。每隔2天换贴1次,每次1耳,双耳交替,15次为一疗程。 “家”人们:以上知识你get了吗?如果您觉得内容不错,请您照顾到小编的辛勤劳动给予朋友圈或好友群大力推荐哦,小编在此表示感谢! 本期编辑:马晓冲;监制:小马哥。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干部之家-健康》杂志刊载内容(),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哦~~ 近期热门文章 老人的健康要从“身子骨”说起, 骨骼健康人才不老 “解码生命节奏” ——关于脉诊您需要知道的太多了 爬楼心悸胸闷, 并不是“歇歇就好”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cf/3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叶子花红樱绿樱傻傻分不清楚
- 下一篇文章: 心脑血管健康高血压危害不是症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