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诊疗 http://m.39.net/pf/a_7723746.html

“芳邻”,自然就是好街坊邻居的意思。我这一生曾先后有幸结识了好多位芳邻呢,待我慢慢道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住在解放路东头道巷。

该巷中段向北一小拐,有所市内某中学的平房宿舍小院。但在这所不太起眼的小院里,却曾住过一位大名鼎鼎的人呢,他就是画家赵梅生先生。

赵梅生

赵梅生先生曾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其花鸟国画的成就和影响享誉海內外。

我同他最早相识于五十年代,他是我读初中时的美术老师。当年是一位生得白白净净、操晋南口音的、和善可亲的青年人。我虽也喜欢画点什么,但却因本无此天赋,赵老师同我也就只是一般的师生关系。

但几十年后,因我们都在教育界工作,很多大小场合常见面;更因为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路经他家院门口,只要碰面了总要攀谈攀谈,一来二去地我越来越觉得他真是我一位好街坊、好老师。

他并没有当面給我更多地讲些什么,而是用他的书画作品启示我。

比如这一幅——

画面上大量的留白是照录了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其画面仅是两支半开的荷花和一片荷叶。

这种布局和构图,其用意显然在画外,它要人们沉思和回味: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即让他人可以敬仰你,可以“远观”你,但不可“亵玩”你;有了这样的特立独行和满满的自信,你才有资格享有“君子者也”的美誉呢!

这一幅画名为“梅生自语”。赵老师要说什么呢?他说:

“自我的创作思维往往把日子过得像播种的季节,怀着热情去耕耘去播种,希望撒下开花的种子,让鸟儿飞翔花儿开放,人生不能没有希望。”

这是一则关于艺术家主观创作思维的简短而中肯的议论。即要满怀着热情、不遗余力地去为希望而奉献。

赵老师以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他创作的实践为之自励。

这幅丹青题名为“逍遥游”。大家都知道,该原文本是道家庄周的代表作。其中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丰富虚构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但是关于这一画作,(说实在话),我却未能从中看出其中的玄机来,可是平心细品之,这不正是画家“逍遥”思维的所在吗?有时还真是需要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信手拈来一阵子的呀!

我还注意到赵老师在他的不少画作中,往往题有“画无定法”字样,我十分欣赏并认可这句话。有句套话不是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吗?可见达到成功的境界本来就是可以有不同的途径的,就看你能否自觉、坚韧且做适合自己学习的不邂努力了。

朋友们注意到赵老师每幅画的签名了吗?他往往这样写:“槑生”。“槑”本是“梅”的异体字,一般人很少用,但赵老师为什么总爱这样写呢?他生于上世纪20年代,当然不会预料到如今网络潮人对这个“槑”字的新用法呀!

聪明的你,不妨捉摸捉摸?

总之,赵梅生先生曾是我一位可敬的芳邻,他是我永远的老师。

赵梅生

★……★……★……★……★

年我结识了一位可谓终生的挚友,他就是刚从北京政法学院毕业,分配来我校——太原师专——工作的杨扬中。

杨扬中

当年他和我都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他是二排六号,我是他隔壁邻居七号。几乎每天早晨我俩都要相约去操场打羽毛球。年轻时的日子多惬意啊!

几年后,他结婚有了孩子,而爱人下乡支农去了,一天孩子病了,高烧不止,医生见孩子较瘦弱,他的意见是打点滴的同时,最好能给孩子少量输点血以加强免疫力。但扬中自己是胃溃疡还自顾不暇呢,哪能给孩子输血?我在旁对医生说,我是O型血,万能供血者,我来输。

这样一件我几乎快忘了的小事,扬中却念念不忘。直到几年前,我的一帮老学生为我祝寿,并借以举办他们毕业55年后的大聚会时,他还动情地提起这件小事。

扬中同我隔壁邻居的日子虽不算很长,但工作单位的几经调遣却总在一起,我俩从退休于太原市教育学院前后,又同在市教委组织一些活动中继续工作了十余年。

他博览群书,学功很深,他书房里的高低书架上早已挤满了书放不下了,但他还在“贪婪”地买啊买……活到老学到老啊!

凡是听过他讲课的人,不论是以往的学生还是后来的谁们,尤其是他应市教委之邀,去各校讲解有关法规时,听众都会异口同声地认为“解渴”,甚至是一种享受。但要是看看他写的讲稿,可就太令人失望了!这是什么呀!粗笔细笔,红绿交错,简直就是乱七八糟!而他正式讲课时却又根本不看讲稿,好似信口开河随意讲来,但却左右逢源头头是道,原来其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了!一言以蔽之,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扬中有个幸福的家庭啊!其夫人徐金荣是育英中学英语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

徐金荣

他们的女儿在市广电部门工作多年了,见面就喊我“郭伯伯”,我说你喊错了,应该喊我“叔叔”。是啊,扬中长我两岁呢!他俩的孙辈也个个是人才,那是当然了,基因优秀啊!

扬中是我的终生挚友,一位永远的芳邻。

★……★……★……★……★

年我考入太原第一师范读一年级时,梁靖云已是三年级了,当时我俩并不相识。很多年后,他被任命为太原市教育学院院长,我也到该院任教,而且宿舍在同一座楼里,他家住三层我家住六层,每天常见面。这样,他既是我的上司,也曾是我的学兄,同时也是我一位亲切的芳邻。

梁靖云

梁院长在負责全院行政工作的同时,也兼任教学任务,因为他本就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先在北京的中学任教,后又来太原市教委的教研室做领导,自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于是他就又成了我这个中文系系主任的“兵”。我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知道他更擅长古典文学,便安排他接任了几门有关古典文学的长短不等的课程。在一般情况下,他同我们一样骑自行车在市内走南闯北,时不时还得去市郊区县住上十天半个月,去那里上课。不辞劳苦啊!

以后他又推荐我成为市教委组织的“中学教师导师团”的成员开展活动。

梁靖云的岳父多年来与他们同居,老先生喜欢下棋,孝顺的女婿总是陪同,亲若父子,直到百年……这样的家教深深影响了子女,医学博士的大女儿为他们父母的健康保驾护航;从事旅游业的小女儿,则陪同其父母或在空中飞,或在水上飘,总之是在海內外的大地上,天南海北地漫游。眼界开阔了,自然也就经多识广,下笔如有神了。现我手头有他送我的两本书。

这前一本《教坛耕耘录》是他一生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和总结,自然很金贵;而我更欣赏他的后一本《幸福年华》诗文集。该集既有大量海內外旅游见闻的散记,又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真知灼见。有幸阅读者肯定是开卷有益。

更使我不能不佩服的是我这位芳邻,老当益壮,古稀之年了,竟凭着自学掌握了计算机运用,能自如地写文章,做课件,建博客,积极主动地与时倶进,跟上时代新科技的步伐。

梁靖云先生是我的上司,是我的兄长,又是我的一位亲切的芳邻。

★……★……★……★……★

我的芳邻当然还有,但在上述三位身上,我反观到自己同他们莫大的差距,因此我衷心地敬佩他们。但老话早已说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黑子呢,他们三位当然也不会例外。

活到老,学到老,自省到老吧!

自勉;共勉!

年4月21日

因疫情窝居家中有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cf/1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