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多吃什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9/5772783.html

这是我们的第期推送

节气小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初候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二候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三候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节气诗词立夏前二日作

[宋]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馀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夏日长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立夏一到,日子便活色生香。岁月开始描眉,天地开始换裳。尾春的娇艳开始遮面,初夏的俏丽开始入席。往事如衣,一件一件褪掉。夏日的风,越过平原,穿过海峡,吹到花红柳绿,吹到莺飞草长。万物变得精神饱满,从春日的缠绵里跑出来,跳进夏日的池塘。村庄里的少年们打着赤膊追赶树梢的太阳。这首《山亭夏日》写得清新流丽。虽然出自晚唐名将高骈之手,但是全然不像武将之手笔。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将门之后。祖父高崇文是唐宪宗时名将,功勋赫赫,死后配享太庙,于社稷举足轻重之人。高骈一生不平,高开低走,曾是重创黄巢起义军的功臣,晚年却嗜方术成瘾,几近疯痴。难得的是,他能写诗。武将出身,而好文学,素日喜与文人往来。诗情挺拔,当时被人赞誉为“落雕侍御”。北宋学人计有功曾称他的诗“雅有奇藻”。此《山亭夏日》乃入夏诗作,另有《送春》诗,“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可与之并读。春去,夏至。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夏日午后,如《红楼梦》所写:“赤日当空,树阴匝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日白昼开始变得漫长。也不知何故,所有儿时记忆仿佛都是在夏天发生。踩着小凉鞋,拉扯着即将坏掉的小背心,在田埂挖泥巴。隔世相望,唐代孩童大抵也是类似模样。童心本真,总是相近。想要这样一个院子。有树屋,有花径,有池塘,有亭台。就像诗人高骈家的一样。夏日一到,他可以在树荫下睡觉,在百花旁写诗,在池塘边看亭台云影。对高骈而言,杀伐征战中的戎马半生,是一种人生;老宅小院里的入夏小诗,是另一种人生。正是:但求一首诗,可以慰风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夏的风最动人。有一点温热,带一点不羁,夹一点挑逗。越过万水千山,吹到窗前,吹到身下。“水晶帘动微风起”一句,诗人以“帘动”喻“水波”,最是精妙。夏风微拂,水波荡漾,似水晶帘动。立夏时候,蔷薇花开。院中满架的蔷薇,风过香漫,摇曳醉人。夏日午后,令人心懒又心安。明代文人顾璘有诗《蔷薇洞》曰:“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密叶翠帷重,秾花红锦张。对著玉局棋,遣此朱夏长。香云落衣袂,一月留馀芳。”蔷薇之香,最是久长。大诗人白居易那首著名的《简简吟》中便有“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之句。虽是缅怀早夭少女之作,但此二句足见蔷薇花香盈袖之美。江南有立夏食三鲜之说: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的鲥鱼。唐代张祜爱樱桃,曰“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宋代贺铸喜鲥鱼,曰“雨长沙田三尺芦,截江逻钓待嘉鱼”;白居易曾借青梅止渴,曰“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人间不过二三事。院中亲朋围坐。食立夏三鲜。再有蔷薇花香缭绕。有时,事闲、心懒,便是美好。一花开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宋]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其四》

最美夏日,可从一首诗开始。一首诗,有时可以映照一个年代,有时可以概括整个童年。初识杨万里,是从他那首著名的《小池》开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因之小巧精致,易于诵读,故成孩童诗词启蒙之作。杨万里笔下的夏,唯美灵动,似年幼小童,简静无忧。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一年四时,光阴轮转。岁月之匆匆,仿佛是因四季交替暗中相催。冬等着秋停,秋候着夏歇,夏盼着春尽。时已立夏,花渐凋零,目极之处,落红春泥。所谓“历日尘生懒看来”,既是一种对人生有尽的无奈,也是一种对岁月无期的疲倦。流年逝如水,一去不再回。年年如此,月月如是。无心去管,懒于去看。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物总难枯尽,人生总有馀地。春尽花败,也有例外。立夏一来,石榴花开。如同,旅途倦极之时,荒野苍茫之中,忽见孤灯一盏与炊烟一线。峰回路转,令人惊喜。否极泰来,令人欣悦。石榴与立夏,一花一节气,像是几生几世的情人,哪怕一期只一会,不负光阴不负卿。有时,人不如花,一诺需得千金注。此诗出自杨万里的组诗《初夏即事十二解》,写得闲淡、慵懒。读这首诗,让人仿佛能够看见那个八百多年前的大唐,某夏日黄昏,最是倦软。躺在藤椅之中,他正百无聊赖。忽然,转头一瞥,无心无意之间,看到了院中角落的石榴花开。凝神一想,始知立夏。顿时眼开眉展,小诗信笔写来。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人称“诚斋先生”。杨万里官运亨通,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且很长寿,病逝之年已八十岁,算得上一生圆满。以“石榴”为题入诗之作甚多。其中,尤以杨万里的《石榴》诗流传最广。诗曰:“深著红蓝染暑裳,琢成纹玳敌秋霜。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刘郎不为文园渴,何苦星槎远取将。”寥寥数语,将石榴的色泽形容、内里果实与入口之味,都写得非常精妙。夏日果蔬,“石榴”最得古代文人青睐。石榴,原产西域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据晋代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即“安国和石国的榴”,简称“安石榴”,也就是现在的“石榴”。安国和石国位于现在的乌孜别克斯坦境内。当年,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石榴,除了宫中的上林苑,其余都种在了临潼骊山。故而,又有石榴由骊山宝石所化之传说。相传,女娲补天,遗落一枚红色宝石于骊山脚下。安石国王子打猎,救下一只金翅鸟。神鸟为报救命之恩,将骊山宝石衔来放在安石国御花园。宝石入土发芽,长成奇树。所结果实,谓之“石榴”。经此一传,石榴倒成东来西去之物了。可见,世人对石榴之喜爱。郭沫若也曾为石榴撰文,说它是红玛瑙的花瓶。他还说:“昆明石榴特别大,籽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不知真假,改日得去尝尝。最好,把石榴捣成汁,用青花瓷碗盛,一饮而尽才妙。立夏来饮,最是应景。附 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一

莲叶头巾道样裁,仙桃扇子午时回。

扑蝇堕地犹能旋,闭阁生尘向底来。

其二

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传芳韵亦高。

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

其三

百日田干田父愁,只消一雨百无忧。

更无人惜田中水,放下青溪恣意流。

其四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其五

槛中红药趁春归,瓶里荷留三两枝。

一片落来能恋我,叶梢阁住不教飞。

其六

蚤有花红绿刺长,似来作伴石榴芳。

金樱身子玫瑰脸,更吃饧枝蜜果香。

其七

玉磬金钟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

万松花上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

其八

东渚西陂万马奔,浪花吞尽旧波痕。

山童莫扫中庭水,要写钱钱两点文。

其九

更无一个子规啼,寂寂空山花自飞。

啼得春归他便去,元来不是劝人归。

其十

柳外花梢啼乱莺,行人过尽不曾听。

得人听处君知么,天欲明时第一声。

其十一

狭斜只解赏春红,秋菊冬梅不负公。

我道四时俱富贵,杯催换藕一家风。

其十二

王家麈柄绿琼香,萱草偷来柄更长。

藏却柿红缨扫子,菖蒲节里放风光。

安小毅温馨提示: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个人防护不可放松哦~

转载请按照以下格式注明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团委和学生会研究生会新媒体“安医大青年之声”()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凝聚青春正能量放飞良医微梦想

策划

张蔚文字、图片

《日月书》(化学工业出版社)排版

贾丽丽责任编辑

朱葆珍编辑

高晓妹审核

张蔚共青团安徽医科大学委员会安徽医科大学青年媒体中心荣誉出品投稿邮箱:ahmuxm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tp/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