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很多人的早餐标配。但是,你这样吃蛋,把营养都白白浪费啦!吃鸡蛋常犯9个错误区一:用沸水煮鸡蛋尽量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容易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还容易烫伤手指。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误区二:用桌子边缘敲碎鸡蛋桌子边缘往往不干净。应选择干净的碗边敲碎鸡蛋,并且小心不要让碎蛋壳落入蛋液中造成污染。误区三:吃生鸡蛋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还含有不利于蛋白质和生物素(一种维生素)消化吸收的物质,而且容易有细菌污染。误区四:室温下存放鸡蛋鸡蛋在室温下(20℃至30℃)存放一天,相当于在冰箱存放一周,所以鸡蛋应该冷藏。买鸡蛋要看标签,一周内的品质最好。误区五:红皮鸡蛋更有营养鸡蛋皮的颜色与鸡的品种(遗传)有关,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有检测数据表明,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在营养成分方面各有千秋。误区六:迷信“土鸡蛋”土鸡是指散养的、没有专门饲料,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很多人都觉得“土鸡蛋”比养鸡场的鸡蛋更好。事实上,土鸡蛋的蛋白质、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等略少一些,其他营养素差别不大。误区七:鸡蛋与豆浆相克大豆中的确含有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豆浆充分煮开后,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了,不会再抑制蛋白质消化吸收。误区八:鸡蛋表面越光滑越新鲜鸡蛋生下来后会有一层略微粗糙的蛋壳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消失,因此,蛋壳外面不太光滑,反而可能是新鲜鸡蛋。误区九:卤蛋比煎蛋更营养哪一种吃蛋的方式比较好呢?最好的是带壳水煮蛋!不过,蒸蛋和荷包蛋营养价值也比较高,与水煮蛋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其次是煎蛋,因为油煎制作,温度较高,容易破坏维生素,还可能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最不营养的方法是卤蛋,卤蛋的卤料很有可能不卫生,而且含盐量比较高,同时因为卤制时间长,营养流失最严重。蛋黄高脂肪、高胆固醇不能吃?很多三高患者不敢吃蛋黄,其实完全没必要!确实,蛋白中几乎不含脂肪,一枚蛋中差不多98%的脂肪都集中在蛋黄中,一枚蛋的蛋黄大约含5克脂肪。胆固醇是跟着脂肪一起的,一枚鸡蛋含有约毫克的胆固醇(当然全部都在蛋黄中)。但别因为有脂肪和胆固醇就嫌弃蛋黄,它的营养其实比蛋白更棒。而且,胆固醇听起来可怕,其实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过去经常说“一天摄入胆固醇不要超过毫克”,是出于控制血胆固醇的考虑。目前国内外营养界都认同,吃进身体的胆固醇对血胆固醇高低的影响并不大,已经不再限制胆固醇了。除了胆囊炎患者要谨慎吃蛋黄,对于其他人来说,虽然蛋黄不及蛋白质地软嫩、口感细腻,但如果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实在是不划算。全蛋营养最好,但这种人不能吃其实,无论是什么疾病,包括“四高”患者在内,保证每天一个鸡蛋的量都是安全的。唯一要远离鸡蛋的人群就是——对鸡蛋过敏的人!各位家长在首次给宝宝喂蛋类做辅食时,一定要留意宝宝有没有异常反应。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有过鸡蛋过敏史,就应该躲开鸡蛋和各种含有鸡蛋成分的食品。如何辨别鸡蛋好坏?鸡蛋储存时间过长,在微生物和相关酶的相互作用下,蛋就很容易变质。因此在市场上买鸡蛋的时候,要注意辨别鸡蛋是否新鲜:1新鲜鸡蛋蛋壳较毛糙,并附有一层霜状的粉末,表面气孔较明显,色泽鲜亮洁净;敲开以后,蛋黄成形不散开,蛋白浓稠,且蛋黄高于蛋白。2变质鸡蛋贴壳蛋:蛋黄膜粘附在蛋壳上,贴皮处出现黑色;这是因为储存时间过长,蛋白质系带分解,蛋黄膜韧性变弱,蛋已经不新鲜了。散黄蛋:鸡蛋拿起来在耳边晃一晃,会有震动的感觉;这是因为存放时间过长,微生物破坏了蛋体结构,导致蛋液稀浊。发霉蛋:蛋壳上出现了黑斑点;这是因为鸡蛋受潮,细菌侵入蛋内发生了霉变,此时不宜食用。浑汤蛋:蛋黄、蛋清混为一体,散发恶臭;这是因为微生物繁殖,蛋白质分解后形成硫化氢、胺类、粪臭素、吲哚等腐败物质,此时不宜食用。一般来说,保质期一周内的鸡蛋,新鲜程度是最好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gx/1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