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识货何首乌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方便各位中药材朋友识货采货,认识不同药材的规格等级划分和采购注意事项,我们特推出“识货”系列文章,供大家参考学习,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留言指正,也欢迎大家转发支持! 深度识货 何首乌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叶祜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产地、产新时间: 我国野生何首乌资源分布广泛,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四川、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均产;而家种主要分布在广东、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家种何首乌生长周期一般为3年,各产区的何首乌产新时间不一致,云南、四川和贵州何首乌在10月中旬左右开始产新;而两广地区的何首乌则在7月下种,2-3月份产新。 版药典标准: 原药材: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饮片: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块。外表皮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切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横切面有的皮部可见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常见规格: 何首乌以体重、质坚实、粉性足者佳。 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市场上常见有何首乌丁和何首乌片,根据标准不同,各规格又细分为不同等级。 ▲1.0-1.2cm,中心丁,野生 ▲1.0-1.2cm选丁,过1.0筛,野生 ▲统丁 ▲2.0cm以上,选片 ▲3.0cm以上,选片 采购关键词: ?产地 何首乌产地分布较广,野生、家种均有,主产于黄河以南和长江南北地区,以贵州、云南、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地为主产地。其中,四川野生何首乌品质较好,价格较高,云南、贵州货稍次。 ?采收与加工 采收方式对何首乌质量无太大影响,主要是干燥方式,何首乌的干燥方式有两种,烘干和晒干,产地多用烘房进行烘干。以四川、贵州为例,何首乌产新时间为冬季,温度低,天气也多以阴天为主,很难晒干,所以当地多用机器烘干。但温度的控制对何首乌品质影响较大,温度过高,水分蒸发快,加工出来的何首乌较干瘪,偏木质化,如下图: 而低温烘干的何首乌质坚实,粉性足。 ?常见质量问题 含量: 版药典中对要求对何首乌的含量检测标准有两项: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 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是保肝的一种有效成分,这种成分能对过氧化脂质和单胺氧化酶(MAO)含量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等有显著对抗作用,并使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下降,因此药典规定将二苯乙烯苷作为制何首乌质量控制的标志物。从经营何首乌的药商朋友那得知,目前各地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普遍能达到药典标准,只是各地何首乌的二苯乙烯苷含量有高低,一般产于广东肇庆的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 行内人通常把何首乌分为高含量和低含量,这里的高含量主要指结合蒽醌高。结合蒽醌不够也是何首乌在抽检中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据了解,一般野生何首乌多为高含量,结合蒽醌能达到0.3%左右,远超药典标准,而家种何首乌一般只能刚达药典标准甚至还差一点。所以两种价格差异也较大。两者性状差异如下图: ▲野生(左)、家种(右) 次品,伪品: 何首乌的次品主要为一些加工时的一些边角料或沫子,还有由于储存不当造成的发霉、虫蛀。尤其是保存不善的发霉片,还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现象。 ▲霉片 ▲边角料 何首乌的伪品学名叫翼蓼,也叫“红药子”或“红要子”。为不规则团块状,横切面呈粉红色,皮层狭窄,木心较粗。 ▲翼蓼个子 ▲翼蓼片 更有甚者直接用红薯冒充,采购时一定要随机抓取一些,仔细辨别。 ?保存 何首乌易生霉,虫蛀,保存时需要特别注意,应密封保存在通风干燥处。 I版权声明 本文为药客巴巴原创。感谢药客巴巴App上优质供应商陈先生的大力支持! “深度识货”系列文章招募常年经营单一品种,且对这一品种有深入了解的中药材朋友。有兴趣的朋友可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yaozia.com/hyzcd/5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细雨课堂高考语文情景默写诗句汇总快查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