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美京都之在金阁寺打卡
文|咚咕隆咚锵阿锵 刘老师说,京都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的地方。起初以为他说的是自己,身为游客,面对一个干干净净浅浅淡淡无一处不美的陌生世界,内心的羁绊纷纷脱落,体重都似减轻了。后来才明白,他说的,不起心动念的其实是京都。 京都的天空变化万千,本来无边无际的蓝,忽而会扫出一抹两抹的云。有那么一阵子不看天,猛抬头,漫天的水墨翻翻滚滚,充满情节。但聚集一会儿,并无下文,也就四下里散了。 因为云的动作多,光线也受影响,但不激烈也不突然,无非明丽的风景不动声色地蒙一层翳,不留心会觉得本该如此,而一旦注意到了,又会惊诧不已。 我们住在市北区紫野南花之坊町的一所民居,就在金阁寺附近,后来才知道是网红薛蛮子开的蛮子民宿的连锁。静静的居民区,见不到一个游客,当地人也极少出没,不知道是藏在家里还是外出未归,总是悄悄的。低矮的房子中间,一条条窄街空无一人,永远一望到头。每家的门口都寸土寸金,掉不转身的样子,却都有着一扉柴门,精心钉着铭牌,修剪了绿植,摆着盆栽,做出各种小庭院的风景——哪里有什么庭院啊,不过一块圆石,一方白沙,两茎绿竹做景,但那股端正秀雅的气度就是能令人心生敬退。沉心恭行,脚步不觉轻了下来。目中无人,心倒是顺着四周的素朴与安静寄居到侘寂的禅意之中。 明明行走在现实中的街道,却总像是在内心世界里游弋。 去金阁寺走路只需要3分钟,连续三个早上去打卡。 头一天我们几个贪睡,刘老师寄几去叩山门,又发照片又传视频一通现场直播,景色美的我们纷纷惊跌下床,第二天起我坚决加入打卡。 快到时,有箭头指向“参路”,是一条长长的碎石路,红叶绿叶在上空交织如盖,透出早晨淡青色的天空。待到太阳升起,演出才真正开始:阳光把手横穿过路边的树林,变魔术般造出一座金黄的圣殿,叶子被施了魔法,化身通体透亮的精灵,红红绿绿大放歌声,在大树翠绿的青苔裙琚上一圈圈舞蹈。空地被树干的投影分成高低错落的不同舞台,毛茸茸的苔地和尖尖亮的红叶一瞬间被朝阳抚照,苔藓变成细密而精致的绿花朵,满地红叶如一群红蝴蝶同时扇动翅膀……一团团鸟鸣清脆,真觉得是混进了一场晨早的精灵趴!太阳又升高了一些,光把树与人全了罩进去,瞬间光彩流布,像受到邀请,我们也金光闪闪。 石子路上传来唰啦唰啦的声音,一个光脚穿木屐的白发老者大步流星,突然侧头看到发光的树林,像见了神迹,呆了呆,紧忙从背着的工具包里掏出巨大的单反相机,一顿咔嚓。继续向前,唰啦唰啦,目光须臾不曾离开树林。日本石子铺路的传统,据说始于皇宫,木屐踏在碎石路声音响亮,无从蹑足,可防刺客。 其实,早上打卡也就是到了山门,金阁寺永久的开放时间是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全年无休。大屋檐下寺门紧闭,一棵歪脖子枫树鲜红地守在门侧。 网上攻略说,金阁寺最美的时刻是下午。专门挑了个下午的时间去晋见。惊奇地发现,在清晨空无一人的清街静巷居然开满了店铺,“参路”上人如潮水,碎石路唰成一砣沉闷的混响。天阴着,路边那片魔法丛林此刻灰头土脸,大隐于市,假装自己是片普通树林,谁能知道几小时前祂还曾以真神现身。我们混在人群中默不作声,像共守一个秘密。 阁寺里的人煮成一锅“黄金粥”。密密匝匝,说着我们熟悉的南腔北调。也就是在这一刻,明白了京都“不起心不动念”的意思。人再多也扰乱不了它的静。 乱云飞渡人潮奔涌间,金阁寺衔山披翠,静默地端立在一潭止水之上,远看去,金灿灿的倒影纹丝不动。云厚而灰,水也跟着厚与灰,松绿枫红,水也跟着绿与红。几百年的清与静。人声被阻隔在另一个世界,流滞与喧哗,都与它无关,就这样两不相见。除非,人静立,才会陡然一惊,发现它在看你。那是一条密秘通道,仅容一人通过。一旦找到,金阁寺里的路就再也没有别人,泥墙,灰瓦,碎石,台阶,水渠,草木……包括最后穿云而出的那道斜阳,全都成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在熙攘的人世就这样拥有了一处藏身之地。 最后一次去金阁寺是为了告别。 满天都是故事里的云,浓厚而曲折,没有光,林子不肯醒来。离开门还有一小时,尾随一个店铺小二从出口进去,人们忙着准备开张。我们若无其事一路向里深入,天空在低头的瞬间突然瓦蓝瓦蓝,晨光把草屋顶变成金色,红叶如火,空气清透,远远绕过扫地的工人,顺着小路进了一道门又一道门。我心里知道再踏上一条台阶也许就能看到金阁寺在发光。无奈刘老师磨磨叽叽,拿镜头围着庙门逡巡不去,终于在最后一道阶前被守卫拦下。听见刘老师在身后叨咕:这样冒冒失失去偷看它也太无礼了,心里翻过一千个白眼。 以为是错过,却“照例”赶上了门口丛林溢光流彩的晨间舞会。 与金阁寺告别得心意满足。好事逢双,回程很稀奇地路遇一家早间咖啡馆。日本人不贪早,每个人各行其是,从没在公园绿地碰到过晨练的人。很老式的那种咖啡馆,长长的木柜台,收音机里放着本地新闻,算上店老板不过三个老男人,各喝各的,互不相认。咖啡是现磨,我们坐在柜台前任老板摆弄他的小型试验室,烧瓶烧杯酒精炉试纸。煮好的咖啡很烫,显然很少有人外带,老板深一手浅一手地为我们套上两层纸杯,又在打字机一样的收银机里劈哩啪啦打了一通字,等他玩够了,我们开开森森每人捧着两杯热熏熏的咖啡回家。 E/N/D 苏容 咚咕隆咚《中国妇女》杂志首席编辑 资深记者 写过数百个人物专访 现居北京宋庄 刘宇 锵阿锵媒体老炮儿 《见字如面》 《一本好书》 《汉字风云会》 《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执行总导演 边走边看 边写边玩 苏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c.com/hyzcd/3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东省基药目录收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