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讲堂风声雨声教诲之声,声声入耳
输 “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以气味之偏者能也,正者不及也。” ——《景岳全书·类经》 在中医诊断学课程圆满结束后,中药学首次课程于9月1日在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师承中心”)如约开课。 当天雨势甚大,但导师与师承学员均如期而至,风雨无阻,赶赴师承中心参与现场学习。 师承中心特邀吴庆光主任为师承学员主讲“中药学绪论与解表药”,而当天下午的临床经验分享沙龙则邀请到周勇主任讲授“带状疱疹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的临床治验。 授课导师:吴庆光主任 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广东中医师承中药学理论教学领导小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执业药师认证中心专家库首批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临床用药须知》工作组专家。长期参与临床带教工作,有较为丰富的带教经验,在临床中药学知识方面也有较深造诣。主要研究方向为岭南新药的研发及中药药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讲堂现场 临床关键词 中药学绪论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在第一堂课中,吴庆光主任为学员们简单介绍了中药的性能、配伍、用药禁忌及剂量和用法。 ??中药的配伍 期间,吴主任特别提醒学员们,不要将中药的“七情”和七情致病中两个“七情”的概念混淆了,中药中的“七情”,则是指中药配伍中的七种情况: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而在讲述配伍禁忌十八反时,则特别指出,当中提到的药物并不单单指一种药物,而是一类药物,比如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其中贝母应考虑到不同产地的贝母,如浙贝母、川贝母等,瓜蒌则应考虑到同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瓜蒌根、瓜蒌皮等等。 在剂量用法中,则强调要注意一点:书上一般提出的用量为普通成人用量,小儿、孕妇、老人的用量应适当做出调整。这对于师承学员今后如何用药具有借鉴性意义。 临床关键词 解表药 接下来的课程中,吴主任为学员们讲述了解表药的概述及代表药物: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蒿本、辛夷、苍耳子、薄荷、蔓荆子、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升麻、葛根。 同时,与学员们分享了学习中药学的经验:一开始接触中药学时,应以理解为主,把每一章的概述读懂读透,本章的药物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并不推荐死记硬背。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也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提问环节中,吴主任耐心地回答了学员们关于病症、用药等方面的问题,建议要针对时间、气候进行辩证用药。 吴庆光主任授课 9月1日 中国·广州·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 授课导师:周勇主任 辽宁老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年纪最长的导师。今已年至耄耋,自幼家传学习中医,从医临床五十多年,退休前在辽宁省医院工作,十多年前退休后来广东珠海行医。熟读中医典籍,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内外科杂病,对妇科、儿科等亦有很深造诣。临床对面瘫、痛风、带状疱疹、鼻炎、常见老年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类皮肤病尤为擅长。20多年前在大连就将小儿推拿运用在临床上,并与方药结合,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是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 ← 讲堂现场 周主任虽已年迈,但依旧是精神矍铄,在临床经验分享开始之前,周主任简要的讲述了自己关于中医的学习历程,同时解释,为何自己年迈,却还从珠海专程到广州来进行分享,原因在于周主任一直担心自己的医术失传,所以特意现场与师承学员分享自身积累多年的治验经验。学员也受到感触,课程过程中亦是以十二分的精神在听讲与记录。 临床关键词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集簇性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以集簇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 周主任讲述道,这种病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 ??病例分析 在症状上,周主任强调,一般先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 具体症状为: 1.病变皮肤出现集簇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2.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3.中间皮肤正常。 对此,需要辨证论治,针药并用。 此外,周主任通过自己的临床病案进行讲解。举例的病案中,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对此,周主任的辨证分析是: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外炎肌肤,故皮损鲜红,疱壁紧张;气滞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肝为刚脏,肝经郁热,肝胆火盛则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热盛之象。 对应的治法则是——清肝火解热毒。 方药则具体为: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等。若发于面部,加菊花以乎肝解毒,引药上行;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下;疼痛剧烈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 在外治方面,周主任还强调,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使疱液流出,以减轻疼痛;并在病灶周围点刺或放血。 在讲授完“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的课间休息时间,师承学员纷纷向周主任讨教问题。 临床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 在随后的“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中,周主任介绍道,西医的过敏性鼻炎,中医一般辨病为鼻鼽病。 而鼻鼽病发作时的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此外,中医治疗鼻鼽证主要是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减轻发作,强壮身体以求根治。 对此,周主任也通过具体的病案进行讲解。 对于一般常见肺气虚弱,感受风寒证,主证是:鼻窍奇痒,喷嚏频作,鼻塞不通,每遇风冷则易发作,反复难愈。患者平素恶风怕冷,易患感冒,全身可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等。 周主任所开药方是:麻黄10g桂枝15g防风15g荆芥15g苍耳子10g辛夷10g细辛3g川芎10g五味子10g白芷15g益智仁15g甘草10g。 同时会配合针灸,对应的穴位是:迎香,印堂,鼻塞穴,灵骨,大白。 对于治疗,周主任建议,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考现代病理认识及中药药理认识,对于屡治无效者,可在补益肺气、坚固藩蓠或温肾暖脾、扶正固本方药基础上,视鼻涕之清浊而选加祛邪脱敏之品。 最后,师承学员也纷纷踊跃地进行案例分享与交流,交流进一活跃了课程的气氛。 周勇主任授课 9月1日 中国·广州·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 在此次课程中,吴庆光主任为中药学开头授课,过程中关于学习建议、解表药对症用药等内容,学员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内容很实在。周勇主任严谨治学、对于中医传承的重视,更是感染了众多师承学员,带状疱疹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的分享,对于学员今后的临床治验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小结 名°医°大°讲°堂 临床经验分享沙龙 中医 师承 名医 全省百位临床一线名中医分享临床经验,传授学术思想,全面提升师承学员临床实践能力。 往期精彩回顾 1.名医大讲堂 这是一份独特的临床经验干货 2.名医大讲堂 诊断综合应用与艾灸治未病 3.名医大讲堂 脏腑辩证(下) 4.名医大讲堂 脏腑辩证与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选穴经验 5.名医大讲堂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便秘的中医药防治特色 6.韩聪 名医大讲堂之临床经验分享沙龙“情志致病与中医心身康复”课堂笔记 ▍版权声明: 本文为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在文首标注作者与来源。 编辑排版 太渊 点 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中医师承事项。 师承中心宣传部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c.com/hyzcd/2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升药
- 下一篇文章: 卫健委最新发布2018版药食同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