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药对分享
朱良春教授 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 他90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偏于一隅而名闻天下者,朱良春也。"朱良春现象"是中医界称道的话题。他老师章次公送他一方印章"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是朱良春一生的真实写照。92岁的朱良春有着骄人的精力和体力,气度儒雅,虽然一脸平和与安然,但其纵贯古今之学识、浩荡之胸怀、仁善之心肠,总让人生出无限敬意。朱良春虽久居南通,却成为一代名医,不以位高职显,而是真正以德服人,以术服人。 今天分享9个朱老的经验药对。 01 枝黄花苍耳子 枝黄花:气清香,性平,味微苦、平。归肺、肝经。疏风清热,抗菌消炎。用于风热感冒头痛,清热解毒,消肿除痛。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入肺、肝经。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 一枝黄花18g,苍耳子12g。 疏散风热,清解表毒。时邪外感发热。一枝黄花疏风达表、清热解毒,苍耳子行走上下肌肤,有疏散宣通之功,二药合用,既可疏散风热,又可清解表毒,治疗时邪外感之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均可用之。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各8g,生姜2片;风热者加牛蒡子、僵蚕、前胡、桑叶各9g,轻证往往—二剂即解。 02 丁香郁金 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郁金:味苦,气寒,纯阴。无毒。入心、肺、肝三经。血家要药。又能开郁通滞气,故治郁需之,然而,终不可轻用也。 丁香4g,郁金20g。 行气通络,开窍醒脑。 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顽固性头痛头晕。 丁香气味辛香,辛能行散,香能开窍,具有“开九窍,舒郁气”(《本草再新》)的作用;郁金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二药合用,可行气通络、开窍醒脑,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以及顽固性头痛头晕方中,可增强疗效。二药合用虽为“十九畏”配伍禁忌之一,但临床应用并无不良反应。 03 人参三七琥珀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打肿痛及血瘀症。 琥珀: 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甘能补,质沉,善于镇惊安神,常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等疾病。 人参6g,三七3g,琥珀4g。 共为细末,分次吞服。 益心气,活心血,通心络,安心神。 冠心病心绞痛。 人参大补心气而推动心血运行;三七活心血、通心络;琥珀安神宁心。实验证明,人参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三七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低冠状动脉的阻力。三药合用治疗冠心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等作用,对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最为合适。 04 人参五灵脂 五灵脂: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 人参6g,五灵脂10g。 益气活血,行瘀止痛。 气虚血瘀,虚实互见之证,如冠心病心绞痛之胸痹,溃疡病、萎缩性胃炎之脘痛等。肝脾肿大属气虚血瘀者。小儿疳积亦可选用。 二药属传统“十九畏”中配伍禁忌之一。久病多虚亦多瘀,胃脘久痛者,恒多气虚夹瘀之证,脾胃气虚,故证见乏力,面苍,空腹时则痛,得食可暂安;瘀血阻络,故疼痛较剧,或如针刺,痛点固定,舌见瘀斑,大便隐血多为阳性。此与脾胃虚寒,其痛绵绵,喜热喜按者明显有异。故治须益气化瘀为主,人参、五灵脂同用,一以益气,一以化瘀,乃证情的对之药。经长期临床观察,二药同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05 人参升麻 升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人参8g,升麻10g。 补益脾气,升清降浊。 脾虚下陷证,如内脏下垂、慢性痢疾后重、低血压、眩晕、蛋白尿等。若癃闭、尿毒症、大便不爽、胸腹胀满等气虚而浊气不降者亦可参用。 《医学启源》:“人参,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 06 人参半夏 半夏: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疗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人参6g,制半夏8g。 补益元气,和胃止呕。 妊娠恶阻以及尿毒症等顽固性呕吐属元气虚损、胃气上逆者。 呕吐甚者用生半夏9~12g,先煎,或加生姜二片亦可。尿毒症体虚甚者须配合香砂六君子汤,或再加大黄适量,可减轻症状,延长寿命。 07 人参苏木 苏木:味甘、咸,平。归心、肝、脾经。行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 人参6g,苏木15g。 补益心肺,祛瘀通经。 肺心病、风心病属心肺气虚血瘀,证见胸闷、咳喘、唇绀、浮肿者。 风心病合并咳血者,用二药加花蕊石30g有较好疗效。 08 人参附子 附子: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红人参10g,制附子8g。 益气强心。 心力衰竭。 人参与附子相伍乃著名的参附汤,原用于治疗气阳暴脱之厥逆自汗、气促喘息病证。实验研究证明,人参主要含人参皂甙,具有强心抗休克作用,可治心原性休克;附子主要含乌头碱,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合用则强心作用增强。近现代临床也证实其强心作用,以至成为世所公认的治疗心力衰竭的佳品。若系重症患者,人参、附子用量须加大。 09 人参黄芪三七 黄芪:味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红人参15g,生黄芪、田三七各30g。 共研细末,每服3g,一日三次,饭前一小时温开水送服。 补气化瘀止痛。 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证见胃脘胀痛,有出血征象,辨证属于脾虚气弱者。 服用3~5日,即能增加体气,止血止痛,连服l~2月,每可临床治愈 觉得此文有助于自我提升可收藏转载 由于本文中涉及的药对很多都是“十九畏” 患者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生用药需在辨病辨证基础上合理参考。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ngcaoc.com/hyzcd/1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半得集午饭后心脏痛受不了,六副药
- 下一篇文章: 必读隐藏在菜市场的天然安眠quot